基督教对未来中国文化影响的探讨

———–访中国红色世家后人刘同苏牧师(2013-6-22)

本来是一位友人告诉我刘牧师的家庭背景, 于是我便慕名前往听听他的报道, 其实是想见他一面。 这天周六,教堂坐了许多人, 倒是他充满了逻辑推理和哲学知识的布道让我产生了好奇。 于是在征得主办教会和他本人的同意后, 相约第二天前往采访他。

     周日的早晨, 天空下着小雨。 在刘牧师的房间, 我们只客套了几句, 便转入了主题。

     记者: 我是以记者的身份前来采访您的, 所以我的问题, 也是大众所希望知道的问题。

  • 请问这里有许多宗教许多人迷惑的是哪种宗教是最合适最好的呢?

又问: 从大陆来的人因历史背景的原因, 他们有一部分人士信奉佛教。 您认为基督教与其他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刘牧师:  基督教信奉的是人格化的一神论,人格化是基督以真人的形式出现于世上, 死去而复生, 既有实体也有本源。许多宗教都是多神论。基督教认为良善的生命不可能通过人的才能获得,它不贬低人的理性价值(神秘宗教通常有此种倾向);它还认为,真正的满足只能通过与上帝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方能获得,而这种关系又是通过上帝的灵发挥作用 。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最古老的宗教,圣经的前五卷是它主要的诫命和教义。   

    伊斯兰教背景是古代阿拉伯的多神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众神灵。

    从表面上来看,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很相似,但伊斯兰教信仰的独一神不等于基督教的神,在伊斯兰教的神论中,没有三位一体的观念。基督教以爱为宗旨,要求信徒要爱仇敌,以爱感化仇敌,要为迫害他们的人祷告祝福。伊斯兰教是鼓励战争的宗教,主张以武力征服或消灭一切不信伊斯兰教者为真主所赋予的使命.

     佛教在本质上是追求出世的宗教,它的根本宗旨是把人从现实的“人生苦海”中解脱出来。佛教的全部理论学说都可说是在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由于它主张远离尘世和出家,所以带有一定的消极性。道教也是如此, 认为万象道为一体, 无生无息,事物就按这规律变化,是没有实物性,较为虚无,是中国的绝对他者。  此外,佛教和道教都以儒家思想作为它们的补充. 儒家思想对古代的中国有积极的影响,  但没有对世界的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更广意义上的文化因素。

.您为何选择了基督教?

    记者: 您刚才的陈述其实已大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您初来美国时,是研究哲学的, 这里有许多教派,为什么选择了基督教呢?

     刘牧师: 一种宗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是要在遇到一些时期的变动时不会动摇, 很明显, 基督教是自有,永有的东西, 得起历史的考验。

    当时我刚来美国, 我不断地思考, 觉得要追求一样东西要走很远的路,会很艰辛, 我也瘦了很多。

     说到这, 刘牧师比拟了一下身子. 即不象现在这样胖了。

     我插问了一句: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到美国的?

     刘牧师: 1991年。 那时天天都在思索着,怎样在有限范围里, 追求无限的东西, 永恒的东西; 最后能达到终极.

     信仰是精神性的, 但没有一种信仰是纯精神性的。 只有在有形生活里面才能最终试验自己作为灵魂的存在。 只有通过有形的(即肉身的或非精神性的)耶稣基督, 与永恒之道或无限上帝的关系方成为信仰的关系。

      但是,  基督教现在成了为精神而精神的纯粹精神,为信仰而信仰的独立信仰; 基督教把世俗世界作为信仰或精神的对立物而彻底抛弃了。如果信仰是纯粹精神性的, 基督教就无法触及物质世界. 仅关乎内在心灵, 它就不能涉及世俗世界。 今天基督教在西方世界失守,就是因为基督教放弃了肉身的内容而退缩到纯粹的精神世界。  无法真理实际为世界指出一条建设性的道路。

.基督教是否会在中国流行?

       记者: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 是说基督教之所以一直不能在中国流行,是因为它没有哲理部分, 这可参考赵敦华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第517页:“. …. 托马斯把教理神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 司各脱把随上帝存在证明之外的自然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 奥康把上帝存在证明从哲学中分离出去, 彻底完成神学与哲学相分离的过程。”而中国的佛教和儒教是很有哲理性的, 东方社会较认同 哲理性, 所以能在中国流传很广,为老百姓所接受, 对这些您有什么看法呢?

       刘牧师: 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生命力, 是超越了许多时间考验的东西, 由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有很深的影响。 基督教是很完善的宗教, 在现代化和信仰上是极其理念化的, 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对整个文化和民族都会有很大影响。

       以前佛教也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 它一进入中国便首先在有知识的阶层传播, 后来又在民间中传播, 使其渐渐入到平民百姓中。 基督教现在也是同样, 最有活力, 现在也是最有机遇的时候,在中国现在开放的社会, 百家争鸣, 对未来精神文化走向的推荐, 会起很大作用,。

      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对着整体性危机而经历了文化的全面转变。中国文化由表及里地逐渐确定了自身危机的性质并相应的选择了对应的策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期间经历了几次回应的浪潮。在自我拯救的挫折面前,中国才能够正确地反观自我,认识到中国的危机是整体文化的危机,而仅仅凭借中国文化(或西方文化)自身的力量,绝对无法应对整体性的文化危机。

     目前中国文化中朝向各种宗教的探究热潮,恰是中国文化在自我拯救失败后不得不转向超越他者的必然。中国文化的危机及其对危机次性质的自我认识,仅仅为基督教进入中国文化提供了客观条件。

.“中国化”了的基督教会在将来引领世界的精神文化潮流?

      记者: 我认为, 几千年来中国已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对外来文化已有一种自觉的免疫力. 这从元朝、清朝的社会变化和精神文化就可看到, 尽管在政治上他们把中国统治了, 但在文化精神上最后还是被中华文化所淹没。 因此, 基督教要在中国生根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就一定要符合中华文化的特点, 才能在民间自觉地生息和成长. 您认为是这样吗?

       刘牧师: 正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 对外来教派有其自己的分析力, 因为信仰高于物质, 若我们只是仅仅是达到领导层次的地位, 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在中国, 我认为以后会有中国化的基督教, 因为中国五千年来, 民族会对外来文化进行消化理解, 又融入自己的文化中, 中国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文化精神, 这样才能对日后的世界有提高和补充, 成为未来的世界精神潮流的支柱。

.多元文化下多种教派的共存是合理和符合历史规律的.

     记者: 北美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中心, 有各种教派, 国家也推崇多元文化理念,您认为各种教派能够相互共存? 既然各种教派都有其特点, 又是否有一个能包容各教各取其长, 为人人所接受的综合教派呢?

     刘牧师: 由于对终极是无法通分的, 没有办法能通分, 所以各教派是不能统一的; 文化是不能消灭的, 只能相互包容。 全球村不是以单一文化作统治,反而是在各个流派中, 保持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因为人类以多元化为前提, 若全世界都是单一的民主化、工业化是不好的。 基督教不会成为世界唯一的宗教, 地球村的概念是各自都保持各自的特点, 不冲突, 不用强制力, 彼此相处的。 我认为基督教有这样的建设性, 良性的, 彼岸的理论, 以爱心去征服他人.

      因时间关系, 刘牧师又将要去作下一轮的报道, 之后便马上赶回美国. 于是我便尽快结束了采访, 与他道别了.

      离开了他的房间, 我也在思考, 他信奉基督教, 研究基督教, 其实他是在追求一种真理, 他是在研究人类思想未来的走向, 更关心着中华文化在当今新时代下, 传统的思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一本书叫<<理想国>>中, 有一段这样引述:

      “真正属于可知的世界, 往往是在最后才出现的, 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231页)

     又有:

    “ 格(一位门徒的名字)问:那么您认为谁才配得上哲学家的称号呢?

     苏(格拉底)答:追求真理的人。” (214页)

——-完

刘同苏简介:

刘同苏牧师出身红色世家,是中国开国元帅的小儿子。原中国社科院研究人员, 1991年由福特基金会资助前往耶鲁大学法学院从事西方现代法哲学研究,其间蒙恩信主,转至神学院学习. 自耶鲁大学神学院毕业后, 建立与牧养过多间教会, 现为美国硅谷山景城中国基督教会主任牧师. 常在世界地带领培灵与布道聚会. 曾在耶鲁大学神学院,那亚克神学院等多家神学院从事研究与教学.著述涉及神学, 哲学, 史学, 法学, 政治学等领域.

编者按:本文这些观点都在探讨中,文中的一些意见和看法都是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立场,也欢迎来稿参加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