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百年:愿全球华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

Xiaoming Guo 郭晓明

2024年是黄埔百年。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致辞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革命的中流砥柱。

1920年秋,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发表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指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结盟,这奠定了苏俄支持孙中山的远东政策。 1921年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虽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极力推动中共与孙中山合作,但大多数代表都反对,因此一大并没有与孙中山合作的政策。而那时孙中山也没有与共产党合作的意向。

孙中山自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满清帝制以后,一直致力于共和的建立而屡屡失败,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挟洋自重。孙中山求助西方列强总是得不到实质性的支持,列强只支持军阀以瓜分在华利益,北洋军阀政府也出卖主权以得到列强支持。值此山穷水尽之时,只有苏俄支持孙中山,孙中山因此只能联俄师俄,与共产国际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盟对接,使得国民革命成为反对帝国主义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部分。联俄师俄成为孙中山再次革命的希望。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孙中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借助军阀武装的政策彻底失败。建立革命党和革命军因此成为孙中山的当务之急。1922年7月中共召开二大,采纳了共产国际的与孙中山合作的政策。8月,李大钊林伯渠在上海与孙中山深谈,讨论建国问题。9月4日,孙中山邀请上海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53人讨论改组国民党的问题,马林也出席了讨论。9月6日国民党成立了国民党改组委员会,委员会中有9名中国共产党员,陈独秀等为国民党起草了国民党的党纲和党章。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全权代表越飞共同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声明》,确立了孙中山联俄政策。10月24日,国民党设立改组国民党的执行机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聘请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为顾问。25日,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在广州政府财政厅召开,与会人员达一百多。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165名代表到会,其中包括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和林伯渠等。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国共合作虽然是共产国际促成的,但本质是孙中山和共产党达成了民族自救的共识,认识到打到列强才能使得中国摆脱半殖民地的处境,才能够使得中华民族得到解放和自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施,就是建立一个革命的国民党和一个革命军,就有了黄埔军校。这次国共合作是由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苏俄和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建立军校。苏俄支持黄埔军校建立的武器装备和军事顾问,都是直接支持孙中山的,而不是给共产党的。

自从建立黄埔军校,国民党一跃成为中国的实力派,一改孙中山自辛亥革命以来一直没有实力的状态。黄埔军校两次东征和北伐,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把各路军阀打得落花流水,孙中山受如陈炯明那样的实力派军阀胁迫的历史就此结束。然而,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蒋介石自己成为中国最大的军阀,代表了英美在华利益。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总结了这段历史教训,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民族资本家对国际垄断资本的依附性,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成功,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共产党领导才能成功。毛泽东这个论断至今依然有效。

自上个世纪苏东巨变以来,前苏联和东欧及印度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而中国改革开放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了社会主义,使得所有转型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脱颖而出,而东欧国家由于放弃了共产党领导,相继成为国际垄断资本的附庸,建立了类似于蒋介石统治下的寡头政治,还没工业化的依然没有工业化,已经工业化的去工业化成为资源国家。中国民主只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脱离了共产党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的民主,就只能任由国际垄断资本摆布中国人民的命运。前有中国自身的历史教训,今有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地各种颜色革命的对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历史论断至今确切无误。

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以国民党改组和建立黄埔军校拉开序幕,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加入国民党,这是党内合作。这与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形式不同,抗日战争是党外合作,国共都保持自己的独立实体来形成合作。马林作为共产国际远东代表有他的远东革命经验。马林是荷兰人,是荷兰共产党人,他在荷属东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从事共产国际运动,共产党领导的印地社会民主工党与泛回教联盟就是党内合作。马林在共产国际地二次代表大会上就总结和介绍了这种合作方式,即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合作模式:社会民主工党的党员保留自己的工党身份加入泛回联盟,泛回联盟会员保留自己泛回联盟身份加入社会民主工党。这是马林撮合国共合作推行的合作模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帮助国民党建设革命党,帮助国民党建设革命军。孙中山自己也有党内合作的经验,那就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加入洪门,那和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如出一辙。党内合作,就是相互认同的合作。同盟会加入洪门,是同盟会认同洪门的反清复明宗旨,洪门认同同盟会驱逐鞑虏的宗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就是共产党认同孙中山天下为公理念,认同国民党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党纲,也是国民党认同共产党民族解放的纲领。

国共合作的党内合作模式是相互认同的模式,是可行的,尽管合作期间荆棘丛生摩擦不断,但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在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解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情怀也是一致的。国共亲爱精诚的合作演绎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历史,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不是合作方式,而是共产党放弃大革命的领导权,把大革命领导权交由资产阶级政党,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对国际资本依附性导致大革命失败。黄埔军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创造出了那时候中国最强的政治力量和最强的武装力量,随着列宁和孙中山相继去世,领导大革命的国民党最终屈服于国际垄断资本而背叛了革命。

今天香港的一国两制,就是香港在不放弃自己历史形成的特点而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崛起的事业,这和大革命时期国共党内合作是类似的,即香港人不放弃自身的香港身份而与内地合作。黄埔军校的“爱国救民”精神,也适合于香港一国两制,那就是爱国爱港。黄埔军校的“亲爱精诚,团结合作”精神也适用于一国两制,适用于港人与内地为了中华民族崛起之伟业亲爱精诚团结合作,适用于台湾人与大陆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就是港人认同自己为中国人,台湾人认同自己为中华民族一部分。鉴于历史经验,鉴于当今国际秩序依然是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制定的国际秩序,无论港人还是台湾人,都应该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拥护共产党领导,才能合作出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

一国两制与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党内合作模式是类似的。坚持共产党领导是成败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