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中国学者质疑西方文明的起源?

这主要是中西方考古标准的差异造成的。

在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也许不是最古老的,但却是最特殊的。

中华文明有一种非常“自恋”的气质,他们非常喜欢记录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细心的女孩一样,她每天都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在日记里。

世界上其他文明没有这个习惯。他们每天都不太关心昨天的事情。即使留下了一些记录,也是偶然的、被动的。

当时间线拉长到2000年、3000年、4000年后。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明发展有清晰的记录,从五千年前,到四千年前,到一千年前,再到五百年前。每年发生的事情,包括战争、灾难、外交、礼仪,甚至天文现象,都被每个时代的中国人完整地记录下来。它们有数千万字的历史记录,精确到每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

这些史书数量众多,相互引用、交叉,难以伪造和篡改。这使得中国的历史记载非常可信和准确。

因此,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时,非常重视“文献”。考古发掘、文物发现往往只作为“文献证据”而存在。

中国学者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二元论证。

说明:要确定一个历史事件是真实的,需要两个条件。1、有记录这段历史的历史文献(诗歌、经文、故事、小说不在此列)。2.发现某件历史文物并用历史文献证明。

当仅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那部分历史就被认为是可疑的。

但中国学者玩的这套游戏规则对于欧美学者来说太严酷了。

欧美学者研究较多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罗马等,这些文明不像中华文明那样连续。他们基本上就结束了或者半途而废了。此外,这些文明的人们很少像中国人那样喜欢记录。

因此,他们留下的文献非常稀疏且不系统。

大多数书面信息来自石碑、神话传说,甚至《圣经》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严格的时间线和索引,缺乏相互参考和相互印证,可靠性很低。

这使得欧美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时更多地依赖考古发现,即文物。

例如,欧洲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巴勒莫石碑,上面清晰地刻着古埃及多位法老的名字和他们统治的时间。于是考古学家庆祝了,哇!我们揭开历史。

但像巴勒莫石这样的东西,如果在中国发现,那就远谈不上值得庆祝了。中国学者会查阅他们的历史档案,看看这块石碑上所写的内容是否与历史记载相符,又有何不同。

如果他们发现这块石碑上的内容根本没有在历史记载中,我很抱歉。它不能证明任何事情,只能作为文物存储,直到提供新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发现。

如果一个中国学者试图根据这块石碑来得出历史结论,他立刻就会被其他同行嘲笑:白痴,你有没有想过,这块石碑可能是古人出于某种目的而伪造的?

事实上,中国有大量考古发现是史书上没有的。例如,巨大的良渚古城和发现了数万件青铜器的三星堆文明,由于缺乏足够明确的历史记录,被中国人归类为“未知的史前文明”。

目前,中国已发现许多距今8000年的城市遗址和文物,但中国学者一直认为,中国的文明只有5000年。一些比较严谨的中国学者坚持认为,中国历史只能从公元前2070年算起。,至今只有4000年。最挑剔的学者认为,只能从公元前841年开始计算,因为从那一年起,每一年都有准确可靠的记录,这意味着中华文明只有2800年的历史。

因此,虽然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或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发现了很多文物和遗址。但在中国学者看来,这些发现只能证明这些文明确实存在。但仅仅依靠这些发现来证明和书写准确的历史是不够的。由于缺乏二元论证,研究结论很容易受到伪造的影响,不符合其学术标准。

在西方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代文献,如《伊利亚特》、《奥德赛》,按照中国学者的标准只能算是“史诗”而不是“史书”。这是因为这些文献缺乏严格的时间线,大多只是部分故事,书写时间与历史实际时间相差太远。

因此,按照中国学者的标准,西方文明史是神话传说、宗教经典和考古推测的混合体,根本不能称为历史。

由于标准不一致,双方的认识自然会出现偏差。中国学者认为西方同行是造假者,而西方学者则认为中国同行是偏执狂。

对于普通人来说,争议是一件好事。

谷歌翻译Why do some Chinese scholars question the origin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