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用www.bmcj.ca访问本网站

渥太华“非常愿意”接受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的提高关税的呼吁,乔利称支持乌克兰是为了遏制中国。

本周的 IPD 加中简报涵盖了渥太华对白宫要求对等中国关税的新要求的适应性回应,以及外交部长梅拉尼娅·若利在上周美乌关系下滑后将乌克兰与台湾等同起来的说法。


数据探索

当加拿大考虑是否遵守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要求时,IPD 强调了重要的数字。

更多举措:加拿大已经对超过六个产品类别的中国产品征收匹配或承诺征收匹配美国关税,今年还将征收更多产品类别的关税。

结论:

前所未有的高度:加拿大对中国的贸易征税将与美国完全一致,达到大萧条以来美国从未有过的关税税率。

结论:


感谢您阅读《加中简报》!免费订阅即可获得 IPD 的最新资讯。


专家观点

关于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压力及多元化前景:

马克·克鲁格

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院、第一财经研究院国际治理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美国将对加拿大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因为特朗普总统认为,美国没有采取足够措施阻止非法毒品流入美国

这显然是转移注意力的借口。美国海关和边境巡逻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在加拿大和美国边境仅查获了43磅芬太尼,仅占总查获量的0.2%。

虽然他们的理由站不住脚,但关税带来的经济后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加拿大银行的分析预测,这将导致 GDP 永久性损失 2.5%。

短期内,很难想象加拿大能够找到替代出口市场。但加拿大人可以通过提高国内经济效率和建立全球联盟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Ryan Manucha 和 Trevor Tombe 的分析表明,降低省际贸易壁垒可使加拿大 GDP 水平提高 4.4% 至 7.9%,足以抵消关税的影响。

加拿大还应考虑进一步开放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加拿大的投资制度限制性排第三(图 1 )。经合组织指出,在加拿大设立的外国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效率高于国内企业。事实上,在金融和保险、建筑和公用事业领域,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高出 50%。

尽管美国霸凌加拿大,但加拿大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国家应该加倍努力,享受开放、基于规则的贸易和投资制度带来的好处。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迅速扩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成员国数量。

我们有足够的政策杠杆。我们不应该让一场好的危机白白浪费。

李静

西蒙弗雷泽大学比迪商学院全球投资战略教授、加拿大研究主席

加拿大必须增强其经济韧性,以抵御贸易冲击,尤其是美国可能对加拿大出口征收的关税。许多城市和省份高度依赖美国贸易,这使它们变得脆弱。关税可能导致美国买家更换供应商,这可能导致收入下降、投资减少和企业迁移,进一步削弱加拿大的经济吸引力。

贸易多元化至关重要,但长期经济韧性取决于增强加拿大在战略产业(未来产业)方面的竞争力。中美贸易战的教训凸显了产业集群在吸收冲击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表明,依赖美国出口的中国城市的 GDP 下降了 2.4% 至 3%,但拥有强大产业集群的城市仍然保持了韧性。有效的产业集群具有集成的供应链、有竞争力的企业和支持性政策,可促进效率、创新和人才吸引,最终使企业不太可能搬迁。

加拿大的一个有前景的领域是电动汽车 (EV) 供应链。截至 2023 年,加拿大公司拥有全球 25% 的活跃关键矿产矿,包括 34% 的锂矿,这对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至关重要。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为发展电动汽车集群做出了巨大努力,但进一步提高规模、供应链整合和矿产加工能力仍然至关重要。为了加速增长,加拿大应该鼓励来自所有竞争来源的外国投资,包括全球领先的中国公司。然而,保护加拿大利益的保障措施是必要的。可以制定政策来激励或促进外国公司以增强加拿大技术能力的方式分享专业知识。

随着美国逐渐放弃其作为全球自由贸易倡导者的传统角色,无论美国是否实施关税,加拿大都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经济复原力和独立性。

雷切尔·齐姆巴

新美国安全中心能源、经济和安全项目兼职高级研究员

加拿大仍然极易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因为其 75% 以上的出口都流向美国,而且贸易高度一体化。制造业尤其与北美生产市场联系密切,成本上升将影响利润率,并鼓励企业要么迁往美国,要么出口制成品。与亚洲的贸易是一个重要但规模较小的补偿,特别是对加拿大的农业和资源出口而言,但考虑到贸易的规模和动态,加拿大很难迅速增加与亚洲或欧洲的贸易,以弥补进入美国市场的难度增加。

出口面临的一些挑战是物流方面的,例如管道、港口和火车运力的可用性。例如,增加对亚洲的能源出口不仅意味着改变目的地,还意味着增加所需的基础设施容量。

加拿大决策者面临一个选择:是效仿美国对中国贸易的限制,继续实施近年来采取的政策,包括对电动汽车征收与美国相同的关税,还是进一步向亚洲贸易开放。虽然这并非非此即彼,但加拿大企业和决策者需要考虑哪些行业真正具有竞争力,并减少继续去工业化和只销售初级、轻加工商品的冲动。

加拿大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生存挑战,并正在认真考虑减少内部贸易壁垒。这样做也将有助于包括亚洲在内的出口,因为他们将减少在全国范围内运送材料的成本和摩擦,并提供更多的选择。

加拿大有扩大出口的潜力,但对亚洲的出口将从较低的基数开始增长,并将面临东亚大部分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挑战。尽管加拿大通过 CPTPP 获得了对大部分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自由贸易准入,但由于持续存在的贸易壁垒和相对较高的产品成本,加拿大出口商仍难以提高市场份额。许多亚洲经济体正试图提振自己的制造业,并受益于中国的投资和贸易转向,这些转变是由于关税、疫情相关的供应问题和生产成本上升造成的。东南亚国内生产将与加拿大出口竞争。有增长的可能性,但进入这些市场需要定制产品和持续参与。加拿大公司已经活跃于该地区的采矿和资源领域。

去年,TMX 管道的产能增加确实有助于向西海岸和亚洲(包括中国)输送更多燃料,而这条管道和其他计划中的液化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但短期内产能有限。此外,亚洲偏爱的原油混合物往往比加拿大西部精选的原油更轻,这表明可能需要增加一些升级产能。


中国的话语

IPD 带来了中国学者和意见领袖对加拿大以及两国面临的挑战的看法。

张薇薇

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 |聆听

如果你看看唐纳德·特朗普对全球事务采取的总体方针,它让我想起亨利·基辛格说过的一句话,或者说据说是亨利·基辛格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但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他的总体战略是撤退;他认为美国的扩张范围超出了它的优势。所以他撤回了美国。现在他从盟友加拿大、丹麦和格陵兰开始。中国处于更安全的地位。他说,如果中国和美国能够合作,那将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他将在未来 100 天内访问中国。所以我们等着他。

沈毅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阅读

特朗普所谓的“美国向西半球撤退”,不是“撤退”,而是被特朗普拆散后的美国霸权的残余,与有意识构建美国地区霸权的“门罗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特朗普鲁莽、混乱的外交政策,在加拿大、巴拿马、墨西哥、丹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屡屡以失败告终。他的做法是喊惊世骇俗的口号、发表模糊的声明、提出过时的要求、试图利用别人的困惑。当受到挑战时,他先是无能为力地愤怒,然后冲动地转向下一个噱头。自2025年1月上任以来,他取得了多少实质性的成果?实现了哪些真正的目标?有多少国家真正接受了美国的无理要求,并给予了可观的回报?

徐洪才

中国政策科学协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阅读

中国需要与美国进行对话以解决贸易问题,并实现市场多元化和拓展国际市场,重点与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同样受到关税打击的伙伴进行合作。

张云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阅读

虽然很多分析都集中在美国对盟友征收高额关税和要求其大幅增加国防开支上,但这些举措虽然重要,但只是整体情况的一部分。在我看来,特朗普2.0对美国盟友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它对盟友内部政治结构和战略取向产生了变革性影响……这深刻扰乱了盟友的内部政治。例如,1月7日,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宣布辞职,结束他执政9年。虽然执政的保守党支持率下降部分归因于高通胀和移民挑战,但唐纳德·特朗普对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以及他的挑衅言论——暗示加拿大应该成为美国第51个州——加剧了该党的内部分裂。

陈继民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阅读

在美洲,既有加拿大等美国盟友,也有古巴、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被美国视为“敌对”或“非法”政权的国家。从实力上看,它们都无法对华盛顿采取务实、长远、对等的反制措施。美国政府在对待这些国家时,既有宽容大度的正义,又有“顺则昌,逆则亡”的强权逻辑。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高额关税,再次将古巴列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表明任何国家只要对其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威胁,就会遭到损失。另一方面,美国也对那些愿意调整政策以迎合“美国优先”议程的国家施以“胡萝卜”,正如卢比奥所说:“与美国合作比不合作,好处多得多。”


热门新闻

华盛顿提高要求,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遵守对华关税规定

在白宫对渥太华征收关税之际,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美国希望渥太华提高对中国的贸易税,以与美国保持一致。

“非常愿意接受”——外交部长梅拉尼·若利并没有拒绝贝森特在一次采访中讲述墨西哥谈判提议时提出的想法:

评论员的看法——专家们大多得出这样的结论:特朗普政府的惩罚措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乔利将台湾与乌克兰划等号,称美国对台支持动摇

针对最近特朗普总统和泽连斯基之间激烈的谈话,乔利提出利用台湾来支持乌克兰的战时支持。

“中国在注视着”——乔利在温哥华对商界发表讲话时明确表示,她认为放弃乌克兰就等于放弃台湾:

评论人士的看法——专家们一致认为,特朗普政府为其全球防务承诺注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谷歌翻译U.S. Urges Canada to Match China Tariffs, Joly Equates Taiwan With Ukraine